网络安全培训机构排名「经合组织国家多举措防治校园网络暴力」经合组织国家多举措防治校园网络暴力
作者:huaxiehuayoukai
栏目:政策导向
正确加盟是你在选择品牌的同时品牌也在选择你。
2020年经过疫情的影响,整个教培行业不容乐观,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是难熬的一年,很多教培机构倒闭,重新整改。
当教培行业旺季时,很多外行会说一定很赚钱吧,实则并没有那么简单。
接管、加盟一个品牌时,需要面临很多问题,怎么做市场推广?怎么让家长买单?怎么让学生每次上课?怎么让家长续费?转介绍?等…
每个行业都有成功人士,但其中的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商场的客流量基本很高,看到来来往往的家长接送孩子,一定很容易赚钱吧!
其实,大错特错。
教培机构不管有没有招到学生,房租、人工成本都会有相对应的支出,招生缴费是很多教培头疼的问题,现在教培品牌那么多,竞争这么激烈,家长凭什么选择你的品牌?
所以在选择品牌时,要先确定到精准的人群,例如适龄儿童划分在2-14 岁是幼少儿课程,那么就要推算出2-14儿童的家长年龄段为多少,根据他们平常的消费观、喜好进行分析,对于孩子的要求有哪些,担心的问题有哪些,可以进行调研,问身边的家长,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抓住家长的痛点,家长自然就会买单。
对于中国经济以及人口增长情况来看,教育行业的前景可观,未来潜力巨大。
很多人选择创业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想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二是选择加盟低成本,高营收,省时。
原创品牌耗费的精力远超于加盟,为什么这么说?
组建团队、创业基金、选址问题、营业执照以及品牌商标注册等,想想就头疼。
加盟品牌,只需要钱,手续都办好以后,关于品牌的扶持、技术指导、教学课程体系、选址问题,都会有一套完善的系统方案,给你规划,供你选择。
当然在运营之后,你也要有一套运营的系统,既要注重前端招生、销售,也要关注后端教学、服务。每个环节都需要循序渐进。
每个品牌爆火不是因为拿钱砸出来的,而是有着自己的特色,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家长只看结果,在宣传上用结果与家长对话。
教学是教培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光考验老师的专业性,同时教案的丰富多元化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让孩子喜欢上课堂就是运营的开头。
着重点在于服务,及时与家长交流互动,家长的反馈不仅是改进也是快速增长的关键要素,根据反馈分为几大类进行完善,一个教培就可以多线并存。
?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产品的时间和机会都在大大增加,校园网络暴力的风险也随之上升。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还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校园网络暴力的各种危害和风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国家基于不同视角,制定了治理校园网络暴力的各种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防患未然,提高网络暴力防范意识
相对于传统的校园暴力,校园网络暴力更加隐蔽,并且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足,校园网络暴力的发生比例持续攀高,严重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些经合组织国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以期提高人们对网络暴力的防范意识。如美国联邦教育部就联合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司法部等机构建立了专门的反网络暴力网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校、学生和家长搜索浏览,开展禁止网络暴力的主题活动等。此外,许多社会机构、慈善团体和社交媒体也会联合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如澳大利亚成立了全国性的反对校园网络暴力日;希腊设立了全国性的反对校园网络暴力主题周;英国为提高人们对暴力和网络暴力的认识,教育部门的一些机构联合慈善团体成立了“反网络暴力联盟”。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包括校园网络暴力在内的任何形式的校园暴力,都会侵害儿童和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身心健康。在成员国共同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20年开始,把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定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呼吁各个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校园网络暴力的防范。
筑牢防线,建设网络安全中心
许多经合组织国家都设有国家(或地方)的网络安全中心,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与教育系统合作,以促进互联网安全和防止校园网络暴力,为校园安全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第一道防线,为受害者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网络安全中心还搭建学习平台,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防止网络暴力方面的培训,让教师学会发现并及时应对校园网络暴力,让家长学会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让学生通过课程、游戏等沉浸式体验校园网络暴力危害,以及网络数字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帮助利益相关方共同防范和打击学校网络暴力。如爱尔兰和加拿大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用动画、插图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传授网络安全知识,帮助他们提升媒体素养,免受网络暴力。瑞士和法国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技能和媒介素养,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德国和加拿大还有一些由家长、教育工作者、法律专家、研究人员等组成的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儿童保护中心、联邦政府合作,促进研究与实践融合,在国家防治网络暴力法律框架下,加强对校园网络暴力的预防。
健全制度,制定反网络暴力政策法规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为防治网络暴力,许多经合组织国家针对学校和教育系统的网络暴力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政策法规和惩戒机制。
澳大利亚建立了家庭学校沟通机制,致力于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和谐的成长环境,减少校园网络暴力行为。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出台了中小学防止网络暴力的行动方案,为学校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提供帮助。美国各州也相继制定了学校应对网络暴力的政策,如在加利福尼亚州,各学区都会出台防止网络暴力政策,特别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支持、对投诉人的保护,而且每个学区都会有一位负责宣传和处理网络暴力事务的专员。在瑞典与荷兰,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学校应对网络暴力的安全计划,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专门报告网络暴力的渠道。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也已制定相应的法律,如果网络暴力实施者对受害人的名誉产生不良影响,可能构成诽谤罪;如果让受害者在学校受到排斥和戏弄,就会因创造了不安全的环境而获罪。德国则规定社交媒体在诽谤性的内容或侮辱性的言论监管方面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及时止损,建立学校网络暴力报告机制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数据表明,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等是校园网络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弱势群体容易成为校园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在接受调查的经合组织国家学生中,有23%的人表示自己每个月都会遭受网络暴力,其中8%的人认为自己频繁遭受校园网络暴力。在疫情背景下,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更多,个人数据泄露的风险增加,给网络施暴者有了更多的机会。事实表明,对校园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及时干预,特别是对涉及违法的严重网络暴力事件进行司法干预,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具震慑力的措施。因此,多个经合组织国家制定了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举报校园网络暴力的匿名、免费和保密的渠道和报告机制。法国、比利时(法语区)、拉脱维亚等国专门为家长和教师报告网络暴力案例设立热线电话,并且可以为孩子提供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后续服务。针对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澳大利亚还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安全专员办公室,有专人负责对投诉类型、对象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并提供相应的跟踪服务。
积极干预,针对网络暴力采取补救措施
许多经合组织国家围绕学校网络暴力进行评估,采取技能培养、同伴关系、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干预和补救措施,为学生重新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频繁发生校园网络暴力的学校,澳大利亚开发了“网上友好学校(Cyber Friendly Schools)”项目,对学生学习的数字环境进行分析,从家庭、同伴、社区、学校等不同层面,屏蔽容易引起儿童遭受网络暴力的各种因素,净化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网络空间的积极行为和态度,把校园网络暴力的影响降到最小。针对不同文化差异引起的校园网络暴力,奥地利联邦教育部发起一项在中小学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建构”的项目,鼓励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不同的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社交和文化沟通能力。该项目实施6个月以后就有效减少了网络暴力的发生概率,这一项目也被土耳其等国的教育部门引进并实施。此外,芬兰、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等国通过设置反网络暴力课程、开发同侪辅导项目改善学校氛围,对网络暴力的治理产生了积极效果。这些措施能够对受害者进行救助辅导,还能大大降低校园网络暴力的发生概率。数据表明,这些措施实施后,校园网络暴力事件减少了76%,受害者数量减少了73%。
(作者单位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法宝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7日第9版
0 评论